然而,你若放手將這一切交給上帝,祂可以使用這些憂傷低谷來成就一些事。
文:李修慧|圖表設計:高嘉宏 ※香港、澳門來的學生,與中國其他地區來的學生措施不同,為了便於說明,將「除了香港、澳門外,其他來自中國的學生」簡稱「中國大陸學生」或「陸生」。超過8成中港澳學生,沒辦法回台讀書 不只像熊同學這樣的陸生會被限制入境,2月10日,指揮中心也宣布,自2月11日0時起,港澳居民、包含港澳生全面暫緩入境。
因此Debby更期待,教育部可以統一管理:「你讓學校自己拿主意,國立的肯定資源多,沒有經費的學校那也就是做個表面。」【註1】 上課品質不佳,又得繳交全額學費,讓Debby認真考慮休學,但她已經大四,只差半學期就畢業,想準時畢業的她陷入兩難。」 Debby很羨慕其他學校有直播課程。化學課需要實驗室、舞蹈課需要親自跳,遠距教學不是每堂課都適用 其中,對於不能入境、又想要完成學業得中港澳學生來說,最有用的莫過於「遠距教學」,教育部「安心就學措施」文件指出,可以透過「同步或非同步之遠距教學協助學生修讀課程」。」她說:「這樣修課肯定沒質量⋯⋯銘傳給的方案比較像是,我就讓你很容易地過⋯⋯有幾門課,我估計就是讓我寫心得。
」為此,她決定休學,原本打算2年半完成學業,如今也可能得延到3年或3年半。1月26日,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,「即日起」陸生全面「暫緩來台」,她就這麼被擋在台灣門外,無法入境。得知這個消息,我的第一個資料就是來自過去的一位克羅埃西亞裔的女性同事。
種族歧視其實呈現的是,個人內心的危機感,它可能出於自卑,可能出於一種忌妒,更來自陌生與無知。此次哈瑙的槍殺事件後,極右派的德國另類選擇黨(AfD),馬上撇清兇嫌是與種族歧視有關,為了顧好選票,極右派單方強調,兇嫌是精神病患,他無法控制自己行為,完全不提他有種族歧視的想法這個效果,直到四年後的《侏儸紀公園》才被打破。因緣際會下,莎拉康納與殺死約翰的T-800聯手保護丹妮拉,並與Rev-9展開一場大戰。
80至90年代,詹姆斯柯麥隆的《魔鬼終結者》系列,引領全球潮流。由於許多故事情節能變的花樣,早就在一百年的電影史中被使用殆盡,很難做出新東西。
來自未來的先進機器人Rev-9,具有金屬骨架跟液態形體,可分身行動。一旦觀眾認同主角,搭配當時最優秀的動作技術畫面加以呈現,讓他從終結者系列到《阿凡達》,都能寫下影史賣座紀錄。因為絕大部分的電影不是主角單方虐殺敵人,就是勢均力敵,少有主角處於落後,全片走向都以人類對抗機器人的劣勢。只要在過程中沒有出錯,通常可以做出相當成績。
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緊咬著「機器人透過未來科技追殺救世主」的概念,一如《魔鬼終結者2》的情境,眾人只能以普通彈藥對抗未來機器人。另外也可以是傳統動作片愛用的軸線。但許多觀眾卻不這麼認為。這個公式之好用,足以讓系列中的第一到三集,以及最新的第六集,都按照這個脈絡進行。
但在漫威的英雄電影肆虐的時代,在經典設定下衍伸出新東西,又拍得沒漫威電影好看,口碑跟票房就差強人意。就動作片來說,真正的要旨就是「動作戲」。
而片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-1000,運用當時最新的電腦合成技術,震撼全球影迷的視野。《玩命關頭》系列甚至還有戰鬥機與跑車互鬥的經典場景,更不用說《美國隊長2》(電影動作設計的本質偏向傳統動作戲,而非科幻)在空中戰艦上的對戰,能玩的花樣早就有人玩過。
而一些戰鬥細節的設計,全都在如何能拖延未來機器人上面。但系列的第六集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,由詹姆士回歸擔任監製,並參與故事創作,就做出耳目一新的電影,各方面來說可說延續了《魔鬼終結者2》的水準,成為最成功的續集。而片場推出經典系列的續集,或是加以重製(例如《創:光速戰記》),總可以獲得絕佳票房。而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的動作設計可說具有超越性。它也建立在導演詹姆士柯麥隆擅長的商業賣座元素上。這就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面感。
柯麥隆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巧妙地掌握商業電影元素,將一般會拍得平淡、公式化的情節,透過人物動作與電影梗的鋪陳,讓觀眾認同主角。系列作的第四集《魔鬼終結者:未來救贖》雖然加以創新,並拍出約翰康納在未來的狀況。
而到了21世紀,數位技術發達,如《不可能的任務》系列的由地上打到空中,在飛機裡外進行緊張的武鬥,也所在多有。柯麥隆替這個系列電影創立了一套公式:「來自未來的機器人為了阻止救世主誕生,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追殺」。
無論是傳統的公路飛車追逐,或是一路打到軍營,在飛機上大戰,甚至是最後的水庫之戰,在動作場面上都遠比1991年的第二集宏大,無論是緊湊感、刺激度、節奏,都開創出新的格局。國中生年紀的康納在被自己送回過去的T-800的協助下,救出莎拉,並在莎拉從抗拒T-800到認同這個機器人,最後聯手葬送T-1000。
這個時代好萊塢電影有一個特性,就是欠缺原創性。Photo Credit: 《魔鬼終結者2》 IMDb 當詹姆士柯麥隆不再執導後續劇集時,從第三集到第五集,片場只能以他所奠定的電影元素為基礎,將救世主約翰康納的故事加以延伸,雖然設定上大多不脫「天網從未來派出機器人狙殺約翰康納或莎拉康納」,但後續電影總達不到《魔鬼終結者2》的高度。而未來的丹妮拉,也派出生化人葛雷斯來救自己。這些動作畫面,可說做出了近幾年來沒人做過的設計。
而逃亡過程不管是對抗,或是飛車追逐,以及最後如何力克強敵,都是一個很好操作的元素。但《魔鬼終結者2》除了讓一個震撼人心的T1000,構成影史最有魅力的反派之一,真正左右觀眾注意力的,是救世主約翰康納與母親莎拉康納的互動。
而《魔鬼終結者2》之所以成功,不單只靠電影特效。這個故事脈絡除了多一個生化人,以及莎拉康納的身分轉變外,其實路數完全與《魔鬼終結者2》相同。
雖無法確定柯麥隆是否有意為之,但依循著過去的做法,Rev-9在現今的電影科技的技術下,展現了遠比T-1000更精采的追殺。而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就無法跳脫這個命題。
因此不管是公路上的尬車,到運輸機上的打鬥,以及空投有降落傘的吉普車,過程中幾乎都無法擺脫先進的Rev-9。90年代受限於電影技術,快速移動的追逐打鬥場面大多位於地面,以飛車追逐為主。但特別的是約翰康納此時已死於另一個T-800刺客手下,所以Rev-9並非由天網所派來,且要追殺的是新的救世主丹妮拉拉莫斯。電影《殺手47》改編自電玩,角色性格與背景設定極為薄弱,但電玩式的主觀動作場面,以及絕無冷場的對戰場面,使這部電影成為動作戲迷吹捧的佳作。
尤其以1991年的《魔鬼終結者2》震撼全球,成為世界焦點。而成長於80年代以來的觀眾群又見證了娛樂效果突飛猛進的狀況,所以對於過去的經典文本與元素,總是帶有懷舊感
但特別的是約翰康納此時已死於另一個T-800刺客手下,所以Rev-9並非由天網所派來,且要追殺的是新的救世主丹妮拉拉莫斯。而一些戰鬥細節的設計,全都在如何能拖延未來機器人上面。
這個公式之好用,足以讓系列中的第一到三集,以及最新的第六集,都按照這個脈絡進行。這就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面感。